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古生物观测研究站

自然资源部三峡地层古生物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1.野外站简介

三峡地层古生物-湖北宜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于2011年被批准成为国土资源部命名和建设的第一批野外科学观测和研究基地(国土资发[2011]183号),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野外站位于长江中、上游分界处的长江三峡之一西陵峡两岸及邻区,在行政上隶属湖北西部宜昌市及所辖夷陵区和秭归县的部分地区。地理坐标为E111°00'-111°30'、N30°40'-31°00',规划总面积1768km2。其辐射范围涵盖整个三峡地区。2021年,野外站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专家评估,成为自然资源部部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中52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的一员(自然资办发〔2021〕30号)。

野外站聚焦国家需求,开展地质基础理论创新研究,以满足国家资源能源需求、服务国家资源能源调查。研究方向主要聚焦以下两个方面:(1)野外站内太古宙-新生代各时代地层,特别是埃迪卡拉纪-志留纪地层学的系统研究,建立全球及区域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准;(2)追踪古生物研究前缘和热点领域,以埃迪卡拉纪早期生命演化、早古生代无脊椎动物辐射发展和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起源与演化为重点,创新发展古生物学理论。

2.发展目标

通过对野外站内太古代-新生代各时代地层,特别是埃迪卡拉纪(震旦纪)-志留纪地层和古生物化石的系统研究、追踪地层古生物研究前缘和热点领域,创新地层古生物学理论,将三峡地区打造成为我国埃迪卡拉纪(震旦纪)和早古生代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准地区和包括海生爬行动物在内的多门类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的试验场。将野外站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地层学与古生物学科技理论创新基地、培养地质科技人才的教学基地和面向社会公众的地质科普基地。

3.管理运行

野外站的管理,严格按照自然资源部的要求进行管理,重点解决现有的资源开放和共享问题,建立切实可行的野外站与其他科技创新平台的开放共享运行机制,突破和古生物与地质环境演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的创新融合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进一步完善野外站的管理机构,优化人员配置;进一步凝聚依托单位的地层古生物科研力量,为学科发展创造更好的平台和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