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概况

一、长江流域水文地质调查工程(2019-2021)


总体目标任务:

根据流域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国家、区域、地方重大水资源需求和自然资源管理需求,统筹长江流域地下水位统测和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通过数据平移汇总集成长江流域水资源成果,建立长江流域概念性水资源模型,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提出长江流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的地球科学解决方案,支撑服务脱贫攻坚和水资源管理中心工作。

通过开展长江流域1:25万区域水文地质补充调查和重点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初步查明长江流域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分布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完成长江流域内19个省份地下水资源评价,完成长江流域内重点盆地和平原区地下水位统测工作,查明地下水流场特征。


工程首席简介:

黄长生,博士研究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副总工程师,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地质科技人才。现任长江流域水文地质水资源调查工程首席专家。近年来,先后任泛珠三角地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首席专家,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重大地质环境问题与对策研究、珠三角-环北部湾经济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评价计划项目负责人。主持清江流域1:5万水文地质调查、珠江西江经济带梧州肇庆先行试验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等地质调查项目10多项,主持财政部、国土资源、交通部水文地质勘察、遥感地质调查、地质灾害、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20多项。参加科技部国家重大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依托“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南岭深地1号孔(NLSD-1),以及武汉、惠州、湛江等地方深孔,联合共建,初步建立了华南深层地下水运移监测平台。总结基岩区找水成果,提出“压性构造带找水优势区域分析”方法;观测研究深层地下水运动规律,提出“天地协同,多场耦合”深层地下水运移驱动机制理论。发表Distribution,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and Bioavailability of Cadmium in Soil from Nansha, Pearl River Delta, China.、泛珠三角地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进展、支撑服务珠三角经济区发展地质调查报告、中国地质灾害与气候波动的耦合性探讨、长江马湖堤滑坡的动力学机制、江西省自然地理的特殊性与旅游资源开发等文章30多篇。出版《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重大地质环境问题与对策研究》《支撑服务广州市规划建设与绿色发展资源环境图集》等专著5部。培养研究生20多人。


二级项目简介:

(一)嘉陵江流域水文地质调查

开展嘉陵江流域侏罗-白垩系红层分布区水土流失研究,研究该流域红层区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建立流域内水土流失机理,提出相应水土流失治理建议,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开展流域典型地段1:25万补充性水文地质调查和重点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分布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开展四川盆地地下水位统测,完成6800点次统测工作;负责完成长江流域四川、西藏、青海和甘肃四省范围地下水资源评价,参加成果汇总。


(二)乌江流域水文地质调查项目目标

完成长江流域贵州、云南、重庆范围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支撑服务全国地下水资源和长江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集成。实施地下水探采结合井,直接为乌蒙山区和贵州省丹寨县3万人提供饮用水源保障。完成长江流域右岸贵州、云南、重庆等重点地区地下水统测,查明流域内地下水资源分布情况和动态变化特征。在乌蒙山区和贵州省丹寨西选择重点地区开展水文地质专项调查,查清水文地质条件,实施探采结合井,服务乌蒙山区脱贫攻坚和贵州省丹寨县矿泉水资源开发。


(三)清江流域水文地质调查项目

构建长江流域地表水-地下水一体化地下水资源评价技术方法体系,依托水利、气象、国土、生态环境等部门相关数据,结合本轮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数据,融合全国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进行长江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更新长江流域地下水资源国情数据,为长江大保护及长江流域水资源确权与管理服务。


(四)赣江流域水文地质调查项目目标任务

开展赣南原中央苏区扶贫找水工作,集成赣江流域水文地质、水资源成果,建立赣江流域水文地质模型,研究赣江流域水资源问题,探索红盆缺水区地下水有效开发模式,提出赣江流域水资源主要问题的地球科学解决方案,服务脱贫攻坚和水资源管理中心工作。


(五)赣南地区安全饮水水文地质调查

建立缺水贫困区水文地质工作机制,构建水资源调查服务脱贫攻坚工作模式。开展赣南四县饮水安全水文地质调查,初步掌握赣南四县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状况,评价水资源量和水环境质量,提出开发利用建议;开展长江流域内湖南、广西、广东、浙江、上海地下水资源评价和重点地区地下水位统测,掌握其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评价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