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积极参加“第十四届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大会”学术交流

作者:叶润青 代贞伟 发布时间:2023-10-18

2023年9月21日至27日,第十四届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大会(IAEG congress 2023)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会围绕“工程地质与宜居地球”主题,吸引了全球地质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襄盛会。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8名专家应邀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他们分别作了特邀报告和专题报告,展示了中心在地质工程和环境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赢得了与会者的高度赞誉。

大会期间,代贞伟博士在“Applied Geology for Major Engineering Projects”专题上作题为《New problem and Challenge of the Geological Safety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Threatened by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Hydor-Fluctuation Belt Rock Mass》的特邀报告,详细介绍了近年来武汉地调中心在水库岸坡岩体劣化防控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现场调查、数值模拟、模型试验与原位测试相结合的技术手段,提出了典型岸坡岩体劣化类型、失稳模式及其力学模型,建立了基于岩体劣化特征的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方法,揭示了消落带岩体多场耦合作用下的时效劣化机制,发展了岩体劣化作用下的库岸长期稳定性评价新方法,基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研发了大吨位玄武岩纤维筋锚索新型绿色防治技术,形成了优化方法和技术指南,指导了巫峡青石消落带岩体加固工程的实施,率先建立了水库消落带岩体劣化自动化监测与新型防治技术示范应用点。相关研究成果为三峡工程蓄水运行期岸坡岩体劣化风险防控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着力保障库区移民城镇和长江航道的长期地质安全。

叶润青博士在“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Engineering Geology”专题上作题为《Study on Engineering Geology Petrofabric Regionalization of Slope Surface Based on Multi-Source Data》的专题报告,提出了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斜坡浅表层岩土工程性质区划方法。以三峡库首区秭归至巴东段为研究对象,选取地层、斜坡结构、坡度以及遥感影像光谱、纹理信息等作为评价因子,建立岩土体工程性质区划模型,将研究区岩土工程性质划分为坚硬、软硬相间和软弱3种岩土体类型,克服了传统以地层界线划分工程岩组类型,在遥感影像光谱和纹理信息的参与下,更好地识别出了斜坡厚层土体堆积区域并归为软弱岩土体类型,为山区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中较为关注的区域斜坡表层岩土体工程性质划分提供方法思路。

会议期间,参会人员与国内外同行互相交流学习,进一步了解了行业领域的研究前沿动态,拓宽学术视野,开拓了科研思路,激发了工作灵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