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忠诚拥抱华夏大地

作者:汪啸风/文;陈琳/图 发布时间:2022-10-24

时光流逝,岁月如歌,在我们满怀激情,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再创新时代绚丽华章之际,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的地质人满怀激情和荣耀回顾60年来手挽手走过的战斗历程。

回想60年前的今天,一批来自中南五省区和全国各地质院校的年轻人,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背负着党和人民的期望,高唱着勘探队员之歌,在老一辈革命家、地质学家的带领下,汇聚湘江之滨,开始了艰苦跌宕的创业历程。

1964年4月,全体职工在长沙雨花亭旧址合影

如今60年过去了,时光虽然改变了青春的容颜,但改变不了他们用智慧的铁锥在华夏大地铸就的辉煌;改变不了他们满脸皱纹里所留下的情系山川、不畏艰辛、勇于攀登的闪光回忆。

60年的奋斗历程,弹指一挥间。

1962年,为了响应国家对地质矿产的需要,在长沙雨花亭简陋的平房里,一群满怀豪情的地质人,热烈讨论着应有的使命和担当:从中南区基础地质图和地层表的编制到湖南柿竹园成矿规律的探讨;从秦岭-南岭1:20万填图到中南地区急需解决的基础和资源问题。

回想1965年,在那滚滚的历史洪流中为了祖国的安康和三线建设的需要,研究所从繁华省会--长沙整体迁到三峡门户--宜昌,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业历程。

宜昌王家坝旧址

从南岭花岗岩有色、稀有矿床分布规律到赣南小侵入体与铁铜矿床的关系,从河南许昌铁矿会战到沅水原生金刚石矿的探寻,从南方找煤攻坚到神农架铁矿调查,从《中南古生物图册》到长江三峡珍贵地质遗迹保护,他们用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成功预报1985年新滩滑坡,又在悬崖峭壁上,实现了对链子崖危岩的治理。

1985年,中共湖北省委授予我所新滩滑坡勘测预报抢险救灾先进单位

90年代初期,随着市场经济兴起,研究所面临科技体制改革的新挑战,在工资都难以为继的严峻考验面前,全所职工依然坚守在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第一线;咬紧牙关、迎难而上,用科技成果转化度过了那个艰难岁月,迎来了大区中心的辉煌;历史不会忘记,在武汉地调中心60年的战斗历程里,这一代地质人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勇气和荣光!

回想90年代末和新世纪的20年,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引领下,这些从三峡走出来的地质人又一次华丽转身开始了创新和攀登的新征程。一个集中南地调管理、服务和科研为一体的武汉地调中心,随着一批批勇于开拓、富于创新的70、80、90后的加入,在英雄和智慧的武汉茁壮成长起来。

他们肩负振兴中华的伟大梦想,沿着“一带一路”的足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山川,用汗水浇灌苍茫的华夏大地。从长江源头的地质调查到中南城市群环境和灾害的评价,从“南岭”、“钦-杭”、“武当-大别成矿带”的科技攻关到湘、鄂清洁能源调查的突破,从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生态文明试验区绿色发展规划编制到长江经济带地质生态环境保护。

鄂宜页1HF井井场

海南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漫漫青山,留下了他们栉风沐雨的足迹,滚滚长河,闪烁着他们以古鉴今的勤劳和智慧。他们用执着的追求唤醒了沉睡亿万年的关岭生物群,又在南漳-远安建立起中国第一化石村;他们用不懈的探索,在小小的黄花场竖起了全球瞩目的时代标志--“金钉子”;又在长白山脚下开始了后“金钉子”时代的攀登;他们不负韶华、牢记使命,用智慧的汗水,在赣南和琼中打出脱贫致富的幸福泉;又沿着“一带一路”,让友谊之花从东南亚绽放到埃塞俄比亚等十多个非洲国家。

2005年,黄花场金钉子揭碑仪式

找水打井解决贫困地区老百姓缺水难题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心地质人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再唱勘探队员之歌,沿着党的二十大所指引的方向,翻越大山,跨过江河,用诚实的劳动、执着的追求、无私的奉献,迎接数字经济的挑战;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征路上,自信自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用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拥抱华夏大地,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新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