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进我所非金属矿的开发,由所科技发展基金资助、老科协组织实施的《高岭土及几种非金属矿开发利用调研》项目,根据项目任务书要求,选取了宜昌市有发展前景的两种非金属矿高岭土和碳酸钙,就其开发利用情况、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全面调研,并结合我所进一步开发非金属矿的可能性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我国非金属矿开发利用的发展空间巨大。美国1997年非金属矿销售额274亿元,为金属矿的2倍。我国到2002年非金属矿产值约相当于73亿美元。在非金属矿年人均消耗量上,美国、世界和中国各为10、5和0.2吨,说明中国与世界差距大,但也给我们留下了发展空间。
二、我国非金属矿研发成果惊人。非金属矿开发向超细、超纯发展以后,近十年有关高岭土和碳酸钙的开发技术专利就有四十余项。其中北京化工大学陈建峰等发明的《纳米粉体材料超重力法工业性设备技术》引人瞩目,已荣获2002年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启用这种生产线能生产15-40纳米碳酸钙,且粒度分布窄,被认为是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发明。由于这项技术的实施,2003年国内制造纳米碳酸钙的厂家已达20余家,总生产能力260千吨/年,居世界第一。这个事例启示我们非金属开发有大量高科技问题可以研究。
三、创造新型复合材料方面,非金属贡献巨大。但要利用非金属矿又有一系列的问题,如超细粉碎、粉体改性等,围绕这些问题,中国人创造了一系列理论,以粉体改性为例,继清华大学于建提出“界面诱导理论”之后,相继出现了高岭土/聚合物插层技术,有机包覆三元共混体系等理论和技术,创造了很多新复合材料,如用于汽车保险杠的聚丙烯/三元乙丙橡胶/碳酸钙三元共混材料,缺口冲击强度比聚丙烯提高5倍。类似的新材料,不胜枚举。
四、我所非金属矿开发大有可为。宜昌市“十五”规划提出了要把宜昌建成非金属矿业大市的设想。我所创微公司的拳头产品“创微牌”煅烧高岭土占有国内市场30%的份额,与全国60%的医用丁基胶塞厂家有供货关系。根据资源、市场和技术分析,我们提出“一二三”发展策略,即分两步走到2010年达到年产一万吨,主攻两种专用产品,加大科技研发等三方面的力度。碳酸钙的研发还刚刚起步,从宜昌市优质资源出发,提出研发碳酸钙的建议是“起点要高,技术配套、塑料橡胶,五年见效”。即产品规格和性能要从高标准起步,科技含量高;多种研究要跟上,不断开发新产品;以生产用于塑料和橡胶的碳酸钙粉体为主;争取五年内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有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