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我国凿下全球奥陶系最后一颗“金钉子”

作者:记者 于莘明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今年5月正式批准和认定:中国湖北省宜昌黄花场剖面为全球中奥陶统及奥陶系大坪阶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即通常所称“金钉子”。7月6日,标注该剖面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在黄花场竖起指示金钉子剖面的纪念碑,并举行揭碑开园仪式。国际地科联副主席S.芬尼教授宣读了国际地科联批准黄花场金钉子的批文。

  “金钉子”被国际地层委员会和国际地科联认为是各地史时期年代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唯一全球标准(此名源于宣告美国首条横穿美洲大陆全长1776英里铁路胜利竣工钉下的最后一颗用18K金制成的钉子),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地学研究综合实力和水平。

  上世纪70年代,国际地层委员会提出建立全球统一年代地层系统,解决世界不同地区相当地层之间的对比问题。1995年在第五届国际奥陶系讨论会上,同意将全球奥陶系划分为下、中、上三个统和6个阶。截至2006年,仅剩最后一个“金钉子”没确定。

  黄花场剖面位于宜昌市夷陵区。该剖面中下奥陶统界线上下,不仅地层连续,出露完美,构造简单,而且含有丰富的牙形石、笔石、几丁虫、三叶虫、腕足类等多门类化石。以汪啸风教授为代表的宜昌所奥陶系研究群体,建议以三角波罗的海牙形石的首次出现作为划分全球中下奥陶统界线的生物标志,以我国黄花场剖面为该界线的层型剖面。

  历经四年辩论、竞争和筛选,国际地层委员会于今年4月表决通过,5月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正式批准和认定:位于北纬N30°51′37.8″;东经110°22′26.5″,宜昌黄花场剖面为全球中奥陶统及奥陶系第三个阶(大坪阶)底界界线层型剖面,界线点位于距大湾组底界10.57米处,以三角波罗的牙形石首次出现为划分和对比的标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