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漳发现2.48亿年前的楚国龙

作者:安志辉 发布时间:2023-09-12

近期,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牵头,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共同合作完成的题为《Rapid neck elongation in Sauropterygia (Reptilia: Diapsida) revealed by a new basal pachypleurosaur from the Lower Triassic of China》研究论文,在国际著名生态与演化期刊《BMC Ecology and Evolution》上发表。

南漳县是早三叠世(距今约2.48亿年)南漳-远安动物群的主要产地。由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牵头的南漳-远安动物群研究团队在南漳县新发现了两件保存较完整的史前海生爬行动物化石。通过研究发现,它们不仅为始鳍龙类的新物种,而且是全球最早的肿肋龙。据史料考证,隶属于湖北省襄阳市的南漳县是楚国文化的发祥地。为了纪念它的历史意义,研究团队将这个新物种命名为襄楚龙(Chusaurus xiangensis)(图1)。

图1 两件襄楚龙化石标本(比例尺为2 cm)

新发现的襄楚龙只有17节颈椎,远远少于演化后期的肿肋龙(25节颈椎)。另外,它的前后肢粗短,且呈现特殊的“收束状”。所以,襄楚龙是原始始鳍龙的典型代表。通过测量计算,早三叠世的襄楚龙的颈部与躯干的长度比值仅为0.48,而中三叠世的滇东龙和贵州龙等其它肿肋龙分别达到了0.7和0.9,说明肿肋龙的脖子长度在5百万年内迅速增加了近1倍。另外,始鳍龙的另一个演化分支-蛇颈龙也具有相似的演化趋势。所以,增加脖子长度可能是始鳍龙类生态演化过程中的普遍特征。

图2 始鳍龙类的脖子长度快速增加

新发现的襄楚龙进一步说明了荆楚地区可能是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的发祥地。产自于该地区的早三叠世南漳-远安动物群是揭秘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之后的海洋生物复苏和生态系统重建的重要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