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月1-3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在北京召开“全国活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研讨会”,环境地质室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2.12月3日,华东地区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公室在江西赣州召开支撑赣州七县精准脱贫攻坚地质调查工作(2017年)成果交流会,环境地质室有关二级项目负责人参加会议。
3.12月3-6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在南京举办2017国外矿产资源调查勘查技术培训班,境外地质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4.12月4-6日,地调局在武汉召开1∶5万区域地质调查培训班,来自地调局系统的相关项目负责人约80人参加会议,地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到会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心主任刘同良、副主任张旺驰及科学技术处、矿产资源室、基础地质室等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5.12月5日,应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仓屋榜小学杜乃军校长的邀请,中心宜昌页岩气战略选区项目组科技人员,为该校师生开展了一次绿色能源页岩气科普宣传活动,达到了“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宣传绿色生态发展”目的。
6.12月6-7日,地调局在武汉举办水工环地质调查图件展评会,科学技术处、环境地质室及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7.12月6-7日,中心主任刘同良及科学技术处负责人在成都参加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召开的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成立暨成果发布和学术交流研讨会。
8.12月6-7日,成都地调中心在成都召开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成立暨西南地区中央-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研讨会,中南项目办专职副主任魏道芳参会。
9.12月6-7日,四川省成都市博览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在成都市共同组织召开“第七届中国页岩气发展大会”,油气地质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10.12月7日,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在武汉召开2017年度湖北省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推进会,中心主任刘同良、副主任张旺驰及油气地质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11.12月7日,中心在武汉召开武汉市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实施方案研讨会。会议由地调局水环部郝爱兵主任主持,中心泛珠三角工程首席专家黄长生代表方案编制组作了系统汇报,武汉市长江新城管理委员会副总规划师田五红就长江新城(区)在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地质需求提出了相应建议和要求。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武汉市长江新城管理委员会、湖北省地质局、武汉市国土资源与规划局、武汉市测绘研究院等单位的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等30多人参加会议。
12.12月7-9日,科学技术处组织相关专家对南岭成矿带中西段地质矿产调查下属的“湖南新宁-广西江头村地区矿产地质调查”和“广东1:5万黄坑-百顺地区矿产地质调查”两个项目成果报告进行评审。
13.12月8日,科学技术处组织专家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院承担的“神农架-雪峰山地区区域地质专项调查”项目成果报告进行评审。
14.12月8-9日,科学技术处组织专家对湘西鄂西成矿带、南岭成矿带分别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广东核工业地质局、武汉地调中心承担的3个子项目进行成果报告验收。
15.12月8-10日,国土资源部地质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在保定召开三维地质模型共享服务系统研讨暨三维模型数据交换标准Geo3DML培训研讨会,环境地质室、灾害地质室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16.12月10日及13-14日,科学技术处组织相关专家对中心承担的基础矿产19个二级项目或计划单列项目进行2017年度考核和2018年实施方案初审。中心主任刘同良、副主任张旺驰出席会议。
17.12月10-12日,地调局在北京召开1∶50000矿产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培训会,扬子工程首席牛志军,矿产资源室、基础地质室、项目办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18.12月11日,科学技术处组织中心学术委员对本单位承担的12个水工环二级项目开展自评。
19.12月12-14日,成都地调中心在北京召开东南亚南亚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成果交流会,境外地质室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20.12月13-14日,科学技术处组织中心学术委员会对地质矿产类18个项目(含预算单列和援外项目)开展自评。
21.12月13-15日,地调局地学文献中心在重庆召开2017年科普工作总结交流会,科学技术处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22.12月14-16日,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在武汉举办2017年地调项目承担单位质量管理相关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与交流研讨班,科学技术处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23.12月14-15日,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在武汉举办2017年度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专家培训班,矿产地质室相关技术专家参加会议。
24.12月14-15日,科学技术处组织中心学术委员会对基础地质矿产二级项目开展考核自评。
25.12月15-16日,南京地调中心在南京举办“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成果集成与研讨、2017年度二级项目负责人考核与项目2018年实施方案审查会议,相关二级项目负责人参加会议。
26.12月15-16日,中心组织实施的“泛珠三角地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在武汉召开2017年度二级项目考核和2018年地质调查项目实施方案研讨会。中心主任刘同良出席会议并参加交流研讨。来自地调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江西省地质局、广东省地质局、天津地调中心、西安地调中心、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地调中心等单位30余名专家、代表参加会议。
27.12月15-17日,中心在武汉召开南岭成矿带中西段地质矿产调查项目成果交流暨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省湘南地质勘察院、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调查院和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等单位的20余人参加会议。
28.12月17-19日,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召开“地质云”产品开发与服务技术交流与培训工作会,地质信息室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29.12月18-19日,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在凡口铅锌矿召开凡口铅锌矿外围找矿突破成果交流及技术研讨会,中心副总工程师牛志军及相关项目负责人参加会议。
30.12月19日,地调局在北京召开2018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部署会,党委书记姚华舟及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31.12月19-21日,科学技术处组织召开2017 年度项目负责人考核和地质调查项目2018 年实施方案审查会议。地调局考核督导组张生辉一行5人、中心主任刘同良、中南项目办专职副主任魏道芳及扬子工程二级项目项目负责人、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32.12月20-21日,科学技术处组织完成扬子陆块及周缘地质矿产调查工程二级项目考核会议。
33.12月21日,应中心邀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万渝生研究员到中心作题为“锆石成因研究及地质应用”的学术报告,70余名地质科研人员聆听了报告。
34.12月21-22日,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在深圳举办“地质云”基础设施平台培训会议,信息资料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35.12月21-23日,中心在武汉召开“湘西-鄂西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成果交流研讨会”,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江大学、成都地调中心、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和武汉地调中心等单位的30余名领导、专家及项目人员参加会议。
36.12月22日,地调局在北京召开基础地质调查国际合作工程2017年项目考核与2018年实施方案审查会。中心相关二级项目负责人参加会议。
37.12月22日,地调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在北京召开2017年度地质科技成果交流暨十大进展评选会,中心相关科技人员参加会议。
38.12月22日,地调局、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在湖南长沙联合举办“部省合作湖南省地质调查成果发布暨长株潭城市群环境地质调查成果移交仪式”,向社会公开发布国土资源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合作的“十二五”湖南省地质工作重大成果。地调局总工室、基础部、资源评价部、水环部,地调局武汉地调中心(地调局中南地区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公室),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长沙、株洲、湘潭等三市人民政府等有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仪式由中心党委书记姚华舟主持,地调局基础部、资源评价部、水环部领导向长沙市、株洲市和湘潭市人民政府移交了长株潭城市群环境地质调查成果。中心主任刘同良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
39.12月23-24日,地调局海岸带地质和大陆架地质研究中心在青岛举办2017年海岸带地质调查技术培训暨成果交流会,环境地质室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40.12月25日,中心副主任鄢道平在武汉参加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召开的页岩气座谈会。
41.12月26日,科学技术处组织中心学术委员会对扬子陆块及周缘地质矿产调查工程开展考核自评。
42.12月27-28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在北京召开二级项目负责人考核、2017年进展与2018年二级项目实施方案审查会,中南项目办经济处负责人参加会议。
43.12月27-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在南宁召开2017年广西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及整装勘查区成果交流研讨暨项目推进会,中南项目办专职副主任魏道芳及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44.12月28日,地调局网信办在北京举办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工作座谈培训会,地质信息室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45.12月,中南项目办对37个地质调查项目承担单位提交的123个地质调查项目的134档资料进行了检查评比。评选 出3个“地质调查资料提交先进单位”、7个“地质调查资料提交优秀项目”、7个“地质调查资料提交先进个人”。
46.12月,《中南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汇编(2015-2016年度)》(以下简称《汇编》)出版。《汇编》是以地调局中南地区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公室2015-2016年度接收的230份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为基础,按工作项目成果为单元集成。每一项成果介绍包含成果名称、提交单位、项目负责人、档案号、工作周期、以及成果简介。每项成果的内容均引自各项目的成果报告,突出表达项目的工作内容、最新研究成果与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