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芹

发布时间:2015-03-30

李华芹,男,研究员,1940年9月生。196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同年8月分配到原地质矿产部华北地质科学研究所工作,同年10月调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同位素实验室。1970年随中国地质科学院同位素地质实验室整体迁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科学研究所。1985-1987年赴法国国家科学院沉积岩研究中心同位素地球化学实验室进修及合作研究。在职期间曾任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中国地质调查局同位素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研究方向为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技术方法及地质应用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专著3部和学术论文30余篇。分别获得地质矿产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排名第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排名第一)、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排名第一)。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主要的研究经历与科学贡献有:(1)70-80年代,主要从事Rb-Sr年代学方法研究,最早创建了地质矿产部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系统内第一个Rb-Sr同位素实验室,并广泛应用于我国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年代学研究、、南岭地区花岗岩及有色稀有金属矿床年代学研究;80年代末首次在我国开展了“热液矿床流体包裹体Rb-Sr定年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研,对华南地区一些世界著名的钨、钨铍、钨锡和铌钽矿床,粤北大宝山铅锌矿床,广东何台、新州以及胶东和小秦岭金矿床开展了流体包裹体Rb-Sr年代学研究并获得了成功,填补了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为解决上述地区不同类型的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提供了新的年代学依据,其成果得到了生产和科研单位的高度评价;(2)90年代,主要开展 “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国金矿主要类型、成矿条件和找矿标志和国家三0五项目(新疆主要有色贵金属矿床)、全区优势金属矿产成矿作用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对60多个不同类型的矿床系统地开展了Rb-Sr、Sm-Nd、Ar-Ar和U-Pb等方法的同位素定年及Pb、Sr、Nd、O、S等多元同位素示踪研究,初步建立了新疆主要优势金属矿产的年代学格架,并对有色、稀有、黑色和贵金属矿床的成矿期次进行了划分;从地质地球化学角度探讨了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概述了主要内生金属矿床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论述了新疆主要优势金属矿产的形成时间及成矿规律。(3)从2000年以来,参与和主持国家973项目《大规模成矿作用年龄精测及成矿谱系研究》、《新疆北部主要地质事件和成矿事件年代学研究》、《全国重要成矿区带典型矿床年代学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南岭地区有色-贵金属成矿潜力及综合探测技术示范研究》和全国危机矿山援替资源找矿专题《金属矿床同位素定年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等子专题研究,提出了闪锌矿、黄铁矿和石英矿物的研磨法分步溶解及矿物分相的Rb-Sr定年技术,进一步完善了硫化物矿床Rb-Sr定年理论基础和拓宽了应用前景。该技术方法被应用于胶东、桂东、粤西地区、闽浙赣地区、赣南和湘西—鄂西地区的金、铜、钨锡和铅锌矿床的Rb-Sr定年,为上述地区成矿规律的总结研究提供了新的年代学证据。

相关新闻

上一篇: 马丽艳
下一篇: 黄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