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
一. 学术会议/论坛
1.2022年重点实验室举办4次古生物与地质环境演化学术系列论坛:分别为第七期1月13日、第八期3月4日、第九期9月29日和第十期11月18日。实验室先后邀请了湖北省科技厅、区域地质与地球系统调查计划协调人、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山东科技大学、湖北省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调局成都地调中心、沈阳地调中心、武汉地调中心、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湖北地质博物馆等专家做学术报告。专家从基础地质部署、重要化石及生物群、重要地层及沉积环境、博物馆建设、最新研究进展和新技术方法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支撑有地调特色的地层古生物学科发展。
2.2022年11月10-11日,重点实验室参与组织“华南前寒武纪地质演化与成矿作用研讨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成都地调中心、南京地调中心、武汉地调中心专家聚焦华南地区早前寒武纪陆壳演化、扬子陆块周缘前泥盆纪洋-陆转换过程以及钨锡、铅锌等的成矿作用等基础地质问题作了报告,并就中南地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等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3.组织召开关键地质时期重要古生物化石群研究与保护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宜昌市人民政府和湖北省地质局联合主办的“关键地质时期重要古生物化石群研究与保护学术研讨会”于8月25日至26日在宜昌恒大酒店顺利召开。此次会议有来自全国各地30多家单位,近70名学者和专家参与,包括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旭院士和西北大学舒德干院士,此外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詹仁斌所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童金南、赖旭龙和江海水教授以及南京大学姜宝玉教授等都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带来“华北克拉通破坏与地质穿时现象”,舒德干院士提出了澄江动物群的三大核心价值,陈旭院士委托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调中心研究员汪啸风介绍了浙江常山近年来中国第一枚金钉子的研究、保护和利用情况。此外,相关领域的专家们就叶月贝动物群、早三叠极热事件与贵阳生物群、内蒙古莫旗热河生物群、罗平生物群幻龙类、大兴安岭中侏罗世植物群的陆生古气候、埃迪卡拉纪多细胞藻类、南漳-远安动物群湖北鳄多样性及捕食策略、南漳-远安动物群牙形化石的发现、雪球地球宜居性与宋落生物群等作报告,带来最新发现和理解,并就相关问题展开探讨。此次学术研讨会,通过对全国部分珍稀化石资源的研究、保护和有效利用的探讨,有利的扩展了古生物从业者的全球思维和大局思维,对于促进湖北省地层古生物学科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服务能源资源勘探开发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学术交流
与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开展学术交流:2022 年 5 月、9 月,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和湖南省地质遗迹(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来访实验室,实验室王保忠博士、程龙教授级高工、汪啸风研究员两度赴长沙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与湖南省地质遗迹(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一道,就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开展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