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三国

发布时间:2015-03-30

彭三国,男,1963年8月生,湖北省浠水县人,大学本科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四级),1986年7月毕业于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学士学位。

1986年7月-2004年3月,冶金部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主要从事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研究等工作,1994年3月-1996年12月任中南所党委办公室主任兼任科研项目付负责人,1996年12月-2004年3月任矿产资源研究室主任兼支部书记。

2004年3月-现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从事地质矿产调查与研究等工作,现任第20个国家级成矿带“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计划项目负责人,首席工程师。主要社会职务有: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三峡大学兼职教授,武汉工程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专家、湖北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专家技术指导组成员,国家科技风险投资评估专家,湖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估员,宜昌市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特聘专家等。

荣获省、部、局级各类奖7项,其中包括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第6)、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成果奖一等奖1项(第6)、二等奖1项(第1)、国土资源部规划一等奖1项(第1)、国家黄金管理局科技进步四等奖1项(第2)等。多次获局、所、中心等不同级别先进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科技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固体矿产资源调查、勘查评价与研究,兼顾固体矿产开发利用研究与规划、工程地质、灾害地质、旅游地质等

参加工作29年来,先后主(副)主持完成各类项目50余项并主(副)编写了相应的技术报告,主要成果业绩如下:

在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工作期间,副主持完成的88-92国家黄金局攻关项目“湘中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本人发现祁东三德堂锑金矿点经后续地质工作扩大为中型矿床。主持的“湖北省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调研”为本所大规模进入非金属矿开发领域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承担的“湘中湘南地区大型优质锰矿找矿预测及综合评价”项目,提交334锰矿资源量4000万吨。主编的《2001-2010年湖北省宜昌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获国土资源部规划一等奖,并受宜昌市人民政府委托撰写了《宜昌市可持续发展纲要》、《湖北省情库.宜昌市分库》、《2003年度宜昌市年鉴》等文稿(均为矿产资源部分),服务了地方政府宏观决策;负责的“桂西南板式金矿科技找矿”新发现矿点四处;还参加了“桂中石炭纪锰矿成矿规律研究”、“鄂东南地区卡林型金矿成矿地质条件研究” “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彭家河石榴子石勘查”等项目。99年6月,面对单位转制,主动迎接挑战,扩大知识面、拓宽业务领域、主持完成了“县市级地理信息系统实用技术研究”“湖北省松宜煤田等37家矿山矿产资源储量检测”“巫山建平钒矿地表地质评价”“秭归胡家坪石灰石、粘土矿地表地质评价”“杨木溪等8家煤铅锌磷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宜昌市政务中心等20多处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五峰牛庄巴东河-潭家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地质调查”等市场项目,创收并服务社会。

2004年3月调入武汉中心后,(副)主持完成“香溪河流域岸坡稳定性调查评价”项目,基本查明了南水北调中线补水“高阳-浪河引水线路”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经分段评价比选推荐东线-高水方案。(副)主持 “湘西鄂西铅锌多金属矿勘查选区研究、上扬子地块铅锌多金属矿综合评价、扬子型铅锌铅锌矿成矿规律研究与选区评价”三项目, 是成矿规律与选区研究、工作部署建议、计划项目业务推进等工作主要完成人,为“湘西-鄂西成矿带”新增铅锌矿1000万吨、铜矿80万吨、锰矿3000万吨等资源量做出一定的贡献。2010-2011年建议开展武当-桐柏-大别地区地质找矿工作,2011-2012年领衔编制的“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地质找矿工作部署建议和部署方案”获得论证通过,2013年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中设立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2年来,新发现天宝铌、姚湾-张家山钼等矿(化)点60多处,预查工作认为天宝铌矿床可达特大型,姚湾-张家山钼、邢川金、梨木岭钼钨铜、后湾铅锌、两路口钨钼等可达中型矿床。本人承担计划项目综合研究,工作重点是区域地质背景与金银铜铅锌钼稀土等矿种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找矿远景区划分,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动态部署、成矿带业务推进等。

出版《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第一)、《湘中湘南古构造成锰盆地及锰矿找矿》(第三)、《湘西-鄂西地区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第四)专著三部;公开发表论文39篇,其中第一作者12篇(核心刊物8篇)。

相关新闻

上一篇: 徐德明
下一篇: 汤朝阳